艾微博20200425

【抗疫,艾观察0426-*继续关注意大利】——72家企业中优选1家,看来政府是负责任的就是慢了点儿【#意大利将对15万人免费展开血清抗体检测#】当地时间25日,意大利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委员会专员多梅·阿尔库里透露,政府最终从72家企业中选出了能够提供最优血清检测方案的一家企业,比原计划提前了4天。
#意大利将对15万人免费展开血清抗体检测##关注新冠肺炎#当地时间25日,意大利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委员会专员多梅尼科·阿尔库里表示,从5月4日起将在意大利全国范围内免费对15万人进行病毒血清抗体检测。阿尔库里透露,政府最终从72家企业中选出了能够提供最优血清检测方案的一家企业,比原计划提前了4 ​​​​..
抗疫常态化了——【#牡丹江患者嫌饭菜差绝食抗议# 】近日,一段“牡丹江康安医院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绝食”的视频引起热议。视频中,因为医院每天只提供“十元盒饭”,牡丹江海林市电视台的主持人呼吁患者们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并表示,牡丹江只是一个小城市,已经尽最大的努力保障患者的治疗和饮食起居。
#牡丹江患者嫌饭菜差绝食抗议# 主播呼吁理解:我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近日,一段“牡丹江康安医院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绝食”的视频引起热议。视频中,因为医院每天只提供“十元盒饭”,患者们称餐食太差,造成营养不良,集体绝食抗议。牡丹江海林市电视台的主持人呼吁患者们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并表示, ​​​​…展开全文c
#腾讯新闻#【1】中央: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其他人群愿检尽检【2】大规模开展核酸和抗体检测就此展开!关于具体谁要检,咋检?贵不贵/一次检测有效期多长有啥具体规定的

——答案摘录

·.·核酸检测是现在进行时,一次有效期多长?
具体
核酸检测可以检测被试者具体此刻是否感染了病毒。不能保障接下来不会传染新冠病毒。不过,为了便于操作,核酸检测结果也有一定有效期。目前来看,各地基本上将
有效期设定为7天。

·.·做一次核酸检测要花多少钱?
——各地不同

武汉:愿检人群检测费用由个人承担,核酸检测260元/次,血清学检测项目90元/项。

江苏: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价格为240元/次,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价格为80元/项。

辽宁:面向社会提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服务,单项最高限价为60元(相关检测试剂除外),检测费用由个人承担。

·.·核酸检测分几步?

受疫情影响,不少人在复工开学之前还要先过“检测关”。

这一关究竟要怎么过?

第一步,网上预约或挂号预约,并按时并排队进入筛查门诊。

第二步,采集人体分泌物。用鼻拭子或咽拭子,擦拭鼻腔或咽后壁及双侧咽扁桃体处。

第三步,医务人员留样。将拭子头浸入细胞保存液中,折断尾部后立即旋紧管盖。

第四步,将样本管放入密封袋中保存,并及时送进实验室进行核酸提取。

第五步,进行荧光PCR核酸检测,将提取物进行荧光PCR扩增反应。

全部步骤完成,被检测人就能得到检测结果了。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准确率
这也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据科技日报报道,有相关专家表示,目前核酸试剂的准确率还是比较高的,之所以会出现一些“假阴性”情况,与病人所处的感染阶段,以及取样环节是否操作到位等因素密切相关。
·.·更多细节见O中央:大规模开展核酸和抗体检测!谁要检?怎… 来自@腾讯新闻收起全文

【抗疫,艾感言——面对新病毒,传言不可轻信,老经验更不一定可靠,小心为上啊】#腾讯新闻# 世卫组织:无证据表明新冠肺炎康复者能避免二次感染O世卫组织:无证据表明新冠肺炎康复者能避免二… 来自@腾讯新闻 ​​​​
#腾讯新闻# 德特里克堡生化研究基地是病毒来源??
我国官方的态度是——,病毒溯源本身是科学问题。目前,世界各国科学家都在开展病毒源头的研究,对病毒的来源提出了许多学术观点、假设等,中国科学家目前也在开展相关研究。

官方发言人说,从病毒溯源科学研究全过程来看,这是一项科学难题,需要较长时间,且存在不确定性,“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肆虐,希望世界各国把精力和关注点集中放在疫情防控重点工作上,病毒溯源这一科学难题需要各国科学家深入研究。
全文见O德特里克堡生化研究基地是病毒来源? 来自@腾讯新闻收起全文d

阻击病毒传播,不忘追捕逃犯
【公安部发13人A级通缉令,最小98年生】公安部将1712名涉黑涉恶逃犯列为“清零”行动目标逃犯,逐一明确追逃责任人,实行挂账督捕,并对13名重点在逃人员发布A级通缉令。截至目前,1712名目标逃犯中,1481名境内逃犯到案635人,231名潜逃境外逃犯到案23人。通缉令详情戳 ↓  ↓  ↓ (人民日报客户端)
阻击病毒传播,不忘追捕逃犯
【公安部发13人A级通缉令,最小98年生】公安部将1712名涉黑涉恶逃犯列为“清零”行动目标逃犯,逐一明确追逃责任人,实行挂账督捕,并对13名重点在逃人员发布A级通缉令。截至目前,1712名目标逃犯中,1481名境内逃犯到案635人,231名潜逃境外逃犯到案23人。通缉令详情戳 ↓  ↓  ↓ (人民日报客户端)
#腾讯新闻# 无症状感染者为啥有传染性?《自然》杂志告诉你新冠的3个秘密!【艾按0425】这又生出3个新问题——(1)抗原、抗体检测的特异性(specifity):如何区分SARS和COVID-19?(2)这些研究人员是基于什么原理/通过什么通过实验区分”死病毒”和”活病毒”的?(3)又是怎样鉴定病毒的传染性的?O无症状感染者为啥有传染性?《自然》杂志告诉… 来自@腾讯新闻收起全文d
//@艾微博0722:这次疫情是二战以后国际影响力最大的一次公共卫生事件,也将是对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最有推动力的一个契机,其中,将包括启动慧家健康微服务3+1工程助力万名读者先率先享用人本健康信息营养·慧家健康管护·家庭人本健康大数据服务的机会
【续完,包括11位大咖即4-5-6-7-8-9-10-11-12-13-14/14
+一半跟帖(还有很精彩的在两千字在文末链接的两千多字中】<><><>
【4/14】 2003年萨斯(sars)和2008年汶川地震的经验证明,疫情后医患关系将重塑——否则,光环褪去,一切如旧,关键是政府医院医生患者四方协力的机制——『有关后新冠时代的13个判 ​​​​…展开全文c
【续完,包括11位大咖即4-5-6-7-8-9-10-11-12-13-14/14
+一半跟帖(还有很精彩的在两千字在文末链接的两千多字中】<><><>
【4/14】 2003年萨斯(sars)和2008年汶川地震的经验证明,疫情后医患关系将重塑——否则,光环褪去,一切如旧,关键是政府医院医生患者四方协力的机制——『有关后新冠时代的13个判断:世界将大不一样(下)』O有关后新冠时代的13个判断:世界将大不一样(… 」

——当医护人员的光环褪去,医患矛盾仍会卷土重来

(段涛,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原院长、春田医院管理公司创始人)

2019年年底,民航总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杨文不幸被患者家属报复杀害。就在这起案件对社会造成的震惊与伤痛还未平复之时,2020年元月初,北京朝阳医院再次出现暴力伤医事件,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紧张关系再度成为大众关注的议题。

随后,医患矛盾引起的热议很快被突然袭来的新冠病毒“冷却”。武汉封城后,当地医疗资源挤兑严重,新冠患者与患有其他疾病的病人亟待救治,医护人员在物资紧缺的情况下依旧守在一线,很多医生、护士被感染,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同时,全国各地前来支援的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奔赴武汉。抗疫过程中,有太多令人感动的故事。

有人说,在抗击新冠这场大战中,医护人员形象的提升有助于缓解此前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然而很遗憾,我个人对此没这么乐观。我认为,医患关系并不会因此而得到缓和;相反,因疫情而被拔高的形象让大众对医护人员有了过高的期望,当疫情结束、一切回到常态之后,医护人员头上的光环会渐渐褪去,曾经的期望值越高,其后的落差就越大。

平时就有很多病人不满意,认为医生本就应该为患者奉献时间、精力,何况你们已经被神话为天使。人们往往在事不关己时可以为“英雄”和“天使”加油,而牵扯到自己的利益时又是另一种想法:“你们形象那么高大,能在武汉救人,为什么就不能帮帮我?为什么不能把你的电话号码给我?为什么不能免费咨询?”一旦这样的预期无法得到满足,医患矛盾不就产生了吗?

在新冠疫情最严重的2月,江苏就发生了两起医患纠纷。连云港市一家县级医院发热门诊,有患者拒不配合检查,将口罩取下,故意向医护人员咳嗽。另一起发生在盐城,患者酒后推搡、辱骂医护人员,还抓伤了一名前来劝阻的医生。4月初,疫情刚刚好转,广州又曝出一名男子因心情不好殴打女护士的新闻。

2003年SARS之后,人们对医务人员的崇敬之心也一度达到高潮,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也曾如此,但这种认知持续了多久呢?疾病与灾难过去没几个月,日常医患冲突又重新开始。历史不断地重复,这次新冠疫情又怎会给医患关系带来本质的改变?

一方面,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依法处理医闹,可以在短期内遏制住医患冲突的苗头;而另一方面,解决医患矛盾背后的根本问题才是更值得期待的。

医患矛盾只是表象,其本质是医疗服务体系的结构性矛盾。国内民众长久以来对医疗的期待是“又好、又快、又便宜”。首先,这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2018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提高至6.6%,但仍低于世行统计的2014年全世界平均卫生费用支出占GDP比重的9.9%,短期内这一投入还无法快速增加。中国用有限的投入做到现在的医疗服务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但仍有很大一部分人不买账,觉得“看病难、看病贵”。

在经济管理学中,“又好、又快、又便宜”被称为“不可能三角”,一个不可能完成的目标该如何实现?当这个目标实现不了时,总要有人出面承担后果,这个承担者就变成了和患者直接打交道的医生和护士。这时如果再出现误诊、患者因救治无效而死亡等情况,医护人员就更在劫难逃了。

就在新冠疫情期间,很多医院暂停了正常接诊业务,按照“基本工资+奖金”的收入模式进行分配,这些医院从院长到医生、到基层护理人员,每月收入不超过万元。医生的基本工资为几千元,疫情期间基本业务暂停,多数医院处于亏损状态,奖金也很低,医生只能收到一两千元的奖金,甚至没有奖金。平时医生收入的确不低,但那是他们拼命干活、拼命加班赚来的。

医务人员法定的公开合理收入过低,就会有“看不见的手”来调节,出现所谓“行业不正之风”。医生收红包是要被法律问责的,这是悬在每个医生头上的剑。另一方面,“拿了很多红包和回扣”又成为不给医生涨工资的理由,造成医务工作者“低收入、高风险”的现状。

医患矛盾的实质是人民对医疗健康系统的不满,正是目前的机制导致医院、医生、患者、政府四个参与方的基本利益都没有得到保障。因此,医改还要继续进行,需要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和诉求,制定一个最终的目标或规划,然后分步实施,这样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医患矛盾。

我们无法指望一次疫情就能彻底改变医患矛盾背后隐藏的种种问题,但在一个正常的社会,毕竟医生应该有合理合法、阳光体面的收入,应该得到尊重,而不是既被需要、又被鄙视的职业。

「 廖新波 」

医院等级将逐渐淡化

(原广东省卫健委副主任)

回顾武汉“战疫”的历程可以发现,社区医疗水平的提升及系统的完备,才是应对疫情最经济和有效的措施。

武汉作为中国新冠疫情的“震中”,最初出现了医疗资源挤兑、医疗机构就医秩序混乱的局面。应对疫情,应发挥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分诊的作用,根据病人的病情,再分别转诊到不同等级与水平的医院。但从当时武汉的应对情况来看,这一初衷似乎没有得到实现。

导致武汉出现患者“堰塞湖”现象的另一个原因在于,我们是否赋予了基层医疗机构诸如核酸检测的“基本医疗”权力?重新考量武汉抗疫的过程可以发现,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建设,不仅应体现在疾病预防的公共卫生方面,更应在一些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它们不应只分诊,还应该有处理一些疾病的能力,如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和慢性病的延续治疗。像核酸检测这样的基本诊断完全可以下放到基层,而不一定只是三级医院才能做。

2003年SARS以来,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不少成果,很多前沿性的技术与国际差距大大缩小,医疗机构规模也迅猛扩展。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出现了捉襟见肘的尴尬局面,有不少地方甚至有倒退的嫌疑。与此同时,不断扩张的三甲医院虹吸效应,把医护人才和病员源源不断地吸引到大医院,而医联体的推动并没有明显见效。

掣肘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分级诊疗、上下联动一个重要因素,是不同等级的医院医生价值的公平性难以体现。我国现有机制,是按照医院等级来支付医生的薪酬的,一些医疗技术的准入也有医院等级的要求。这些因素也造成了很多医院盲目向三级医院发展的风潮。但在理想状态下,一个地区内的所有医生,不管其所在的医疗机构大小,医保给其的付费标准都应该是一致的。影响医生薪酬的因素应与医院的大小无关,而只与治疗的病种及病人多少相关,这才是对医生价值的尊重。

在世界知名的美国梅奥医疗集团,医生是等值的。即无论在医院总部,还是在诊所,梅奥给医生的报酬基本是一样的,这样才不会亵渎医学技能与知识。

实现分级诊疗的另一个杠杆是病人治疗费用的报销率。近些年,支付部门也进行了相应改革,报销呈现差异化,提高民众在当地看病的报销比例,降低外出看病的报销费用,避免民众涌向大医院。但最根本的,还是应使医生的价值得以实现,真正实现医生的多点执业比所谓的“帮扶”更有效。同时,政府要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

现在广州迎来了新冠疫情防控的第二阶段,输入性病例增多。在广州的“大三甲”医院一些科室不能正常接诊的情况下,对广州以外的地级、县级医院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如果它们能够胜任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包括提供肾透析,甚至像心脑疾病诊治这类复杂的医疗服务也可以顺势开展,建立民众对当地医疗的信任,就成为纠正民众一有病就往大医院跑的大好时机。

除了线下看病,这次新冠疫情期间,我也问过一些互联网医院和网络医疗机构,互联网诊疗的服务量大幅提升。因此,借此时机,我们也应该思考尽快赋予互联网诊疗与线下看病同等的价值,以加快实现国家的互联网医疗战略。就此次新冠疫情来说,互联网问诊也让民众避免了盲目聚集到大医院而造成的交叉感染,这也是一种分级诊疗。

未来的分级诊疗市场将发生改变。依据我的判断,在一级医疗机构看常见病、多发病,三级医疗机构负责疑难杂症的格局下,二级医疗机构将逐渐不复存在,医院等级将逐渐淡化。

现在国家鼓励有水平、有能力的二级医院创“三甲”。当“三甲”多于二级医院时,二级医院就处于一种边缘状态,或惨淡经营,或转向专科,或干脆下沉为一级医疗机构。所以,将来医疗体系自上而下将分别是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与基层诊所这样一种组织架构。

今后民众的就诊习惯也会随着看病就诊模式的发展、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而发生改变,尤其是当签约家庭医生制度落到实处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可以网上求助医生,也能在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完成咽拭子的核酸检测。

「 周晋峰 」

“食野”时代终将结束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继而引发对野味泛滥议题的大讨论。毫不夸张地说,这是社会各阶层声讨野味市场阵仗最大的一次。

野生动物携带大量未知病毒,人和野生动物亲密接触导致对人身直接或间接的生命安全威胁,这已经无数次在现实中得到证实。就在疫情暴发之前,还发生过鼠疫事件,可以说类似情况不断地在我们身边发生,只是大多数我们没有注意到罢了。而这次疫情特殊之处,在于它离我们最近、暴发规模最大,给人类带来的教训也最深刻。

在媒体和公众批判食用野味的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迅速作出了力度空前的反应。1月份国家林草局下发公告,宣布在疫情期间禁止一切形式野生动物交易。人大常委会也表决通过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的决定,被称为史上最严“禁野令”。从驯养繁殖到消费环节,野味市场受到极大冲击。

我们也发现,疫情期间对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的执法和司法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比如我们发文举报的福建长汀千米鸟网事件,当天,地方部门就连夜出动了;前不久,一个穿山甲鳞片走私犯罪团伙被打掉,领头的判了8年。种种案例,都是打击力度变得更严的见证。

轰轰烈烈的批判过后,我们冷静下来思考对策,认为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订是至关重要的。目前修法已经进入人大今年的议程,不过可以预见,我们还会向以往那样遭遇部门利益、产业利益带来的重重阻碍。

事实上,我们也遭遇了养殖户、野生动物利用企业等利益相关者的疯狂反扑。最早是中动协旗下的蛙类养殖委发文,声称野生动物养殖是人类的伟大创举,吃野味已经成为人类的刚需 。有倡导修法的学者被电话轰炸并被联名起诉,有关注动物保护议题的记者被举报,有野保志愿者被人在微博留言威胁。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因为利益群体的反扑、复杂的国际形势等,保护一方的声音似乎变微弱了,但我认为,大家的决心从没有动摇过,反倒变得更加坚定。

疫情过后,我们会迎来崭新的开始。许多变化已经可以预期,比如《野保法》的修订。它会受到一点冲击,但一定会得到推行,让野生动物得到更好的法治保障。

《野保法》有可能脱离动物利用思维,而将生态文明作为指导思想。野生动物禁食名目会得到更新。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早就被人举报过,但是管理部门没跟进,这是现有法治框架下的漏洞。对有关部门的监督、公众参与等法律上的薄弱环节,想必也会得到改进。再如,对野生动物的管理架构上,把一部分职能转到农业部门去;在中央环保督察中,把野生动物纳入督查范围,这些方面都有了一些积极改变。

最根本的变化,则是公众认知的改变。虽然老话说“好了伤疤忘了疼”,但这次疫情给更多人留下的记忆将是深远持久的。从公众、媒体、社会组织到政府部门,大家已经达成共识:吃野味是一种陋习。

利益群体反抗的力量仍然是不可小觑的。疫情过后,野生动物非法买卖会死灰复燃,更多的地下交易会产生,并构成我们未来面临的严峻挑战。

但是我坚信,当疫情过去,“食野”时代也将宣告结束。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用户热评

明月清风3小时前

回复TA

医患矛盾的实质是人民对医疗健康系统的不满,正是目前的机制导致医院、医生、患者、政府四个参与方的基本利益都没有得到保障。因此,医改还要继续进行,需要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和诉求,制定一个最终的目标或规划,然后分步实施,这样才有可能…

建宇
…政治文化不同面对隔离方式采取方式不同而产生结果也不同但并不能说咱们的政治文化比别人的有优势,而是说我们的政治文化在科学防疫方面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方式…收起全文

【3/13教育】…新冠疫情推开了未来教育的半边窗…
…未来学校的设计将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需要打破现在的学校格局,承认线上学习的合法性。目前,教师、教材、教室的“三教”中心格局相当稳定,这个教育铁三角格局不变,教育界的“淘宝”公司就无法登场。

未来学校中,校内外资源应该互通。教育资源只要是高品质的,不一定要分校内校外,两者应该打通,合二为一。要打通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甚至没有必要再把教育机构分成培训机构、学校、网络机构,所有的机构都可以变成学习中心。

其次,建立教育的国家标准和国家教育资源库。教育的很多问题是因为我们的标准有问题。现在的课程标准和教育内容太深太难,知识结构太庞大,大部分学生陪着少部分学生学习。这种模式需要打破,国家只需要设定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保证学生的基本读写能力。

定了标准以后,提供什么教学资源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应该举全国之力,把国内外各类教育机构、个人开发的最优质资源整合在国家的教育平台。这样既可以解决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又可以避免资源大量浪费。

最后,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教育考试评价制度。评价和考试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风向标,现在的评价技术太落后。贴标签、选拔、淘汰的考试评价机制要有变化。

在学习的早期过程中,可以用大数据等自动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评价的依据。在记录过程中,大数据要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点缺陷,及时帮他改进。

同时,未来的考试评价会更加重视实际能力,淡化文凭学历。未来的大学也可能出现新的模式,不限制上大学的地点,也不管在什么地方上大学,只要你能够通过严谨、权威的国际认证的评估,来证明对某一理论的理解和精通,就可以进入社会,找到工作。

互联网改变教育,是一个正在发生的事实。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必然会像改变商业和金融一样改变教育,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学习必然会成为未来教育的基本模式。

在这样一个互联网改变一切的时代,我们的教育一定会发生非常惊人的变革。一种全新的学习中心,将会像今天的淘宝一样出现,一个新的教育世界,将会孕育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 4/13段涛 」

当医护人员的光环褪去,医患矛盾仍会卷土重来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原院长、春田医院管理公司创始人)

『有关后新冠时代的13个判断:世界将大不一样(下)』O有关后新冠时代的13个判断:世界将大不一样(…收起全文

【2/13】房地产业的新需求:>住宅——1卫、大阳台、通风/智能物流/数据中心/仓储/新医疗健康…
……这两个月,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暂停”,同时市场也在此时孕育新的机会。比如,在住宅以外,智能物流变成了一个特别重要的产品类型。以往对线上的依赖到底有多大?我们并不清楚。这几个月以来,我们都在线上生存,需要外卖、电商购物等等,也离不开快递。这对房地产而言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购物中心面积在减少,但是物流仓储的面积在增加,智能仓库的面积在增加。
线上生存带来的另一个结果是数据中心要增加。所以,新基建里,数据中心作为一个特别重要的项目或者产业得到强化。数据中心未来将会是房地产中的一个新产品类型。
还有一点是,医疗健康需要的特殊物业在未来一定会快速增长。在这方面,不仅是政府投资,也有民间投资,对于健康类的基础设施,比如医院、康复中心、学校、医疗mall、诊所等等,会给房地产领域带来大量的机会。在一些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医疗健康类不动产的市值有1万亿美元。过去从业者不大理解,现在知道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房地产类型。
此外,办公的房地产也会发生变化。灵活办公会越来越多,集中式办公会减少。所以,大型写字楼的租金可能会下降。
总之,我们在研究行业的过程中发现,这两个月的“暂停”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自己,也更好地看到了行业未来的变化趋势。在生产和经济社会生活逐步恢复以后,我们的企业在产品、商业模式以及未来发展的节奏上,都会再次进入可持续发展的健康轨道。
「 3/13朱永新 」
全新的学习中心,会像淘宝一样出现。。。『有关后新冠时代的13个判断:世界将大不一样(下)』O有关后新冠时代的13个判断:世界将大不一样(…收起全文d
他说美国关了前门开了后门
#纽约州长称该州病毒从欧洲传入#:不是中国,美国行动太慢!】24日,纽约州州长科莫在例行发布会上说,调查显示,就纽约州而言,新冠病毒是从欧洲传入的,而不是中国。科莫说,中国出现疫情后,美国发布针对中国的旅行禁令,可对欧洲却继续敞开大门,针对欧洲的旅行禁令直到3月中旬才出台,这相当于 ​​​​…展开
【抗疫,艾学习0425】♥新冠病毒不仅制造了无数令人难以忘怀甚至心碎的场景,而且正在重塑人类社会的一切。♥无论病毒如何肆虐
一个崭新的时代,
这里称之为——后新冠时代
——就要来了
下面是主持人邀请后新冠时代的13个思考者
做的13个判断♥♥第一个竟是关于分科与分工
的【♥艾感言——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三国演义卷首语,也可以用来描述整个人类信息力发展的历史进程,古代的混沌统一,(合),到近现代的分工分科——分就是进步,就是效益,到基于分的进步的高级的合(打破行业职业分工与分科的,基于更高理论更高目标更精细/宽广的人本大数据的统一,这在医学与健康领域尤其突出,艾问已为此潜心研究了十几年发表了数百篇两微/十几篇论文)】——”别再被文理分科画地为牢”( 薛涌教授)
<><><>就在这段文字在电脑屏幕上延续的时候,数字显示:全球新冠肺炎确诊人数已超过249万,死亡达到17万多人。
<><><>在经过连续三个月的疫情报道之后,主持人邀请13位不同领域的思考者,试图回答“什么将被病毒彻底改变”这一问题什么将被病毒彻底改变?

<><><>全文如下
新冠病毒大流行何时、以何种方式结束?即使有关疾病本身的基本问题,全世界的科学家也无人能够准确回答。

尽管如此,疫情已经对我们带来了可以感知的影响,从政治到经济、从思想到生活,在21世纪的今天,新冠病毒不仅制造了无数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场景,而且几乎正在重塑人类社会的一切。

就在这段文字在电脑屏幕上延续的时候,数字显示:全球新冠肺炎确诊人数已超过249万,死亡达到17万多人。在经过连续三个月的疫情报道之后,我们邀请13位不同领域的思考者,试图回答“什么将被病毒彻底改变”这一问题。没有人能够确切地知道会发生什么,但是所有的参与者都相信,危机时刻也给我们带来机遇,通过更健康、更包容的生活态度;更先进、更人性的现代技术;更有效、更良善的治理方式,在共同度过一个不确定的时期之后,“后新冠时代”终将给我们带来更多新的进步。

「 薛涌 」

别再被文理分科画地为牢
精彩全文见#腾讯新闻# 有关后新冠时代的13个判断:世界将大不一样 O有关后新冠时代的13个判断:世界将大不一样(… 来自@腾讯新闻收起全文d

环顾全球,现在只有咱们的领导人最笃定! ​​​​
有喜有忧的一篇抗疫新论文及其报道 喜:有顶尖医学杂志在持续关注 忧:至今对新冠病毒的 ·传播路径/致死机制 ·传播力/感染力/致死力/致死力 缺乏被普遍认同,且 ·有医疗大数据支持的 ·或有实验室分子机理研究 的论文或报告 ——定性+定量,历史+现实,精尖+通俗  盼:不要等到疫情完全过去/成为历史之
【抗疫,艾读报0425点赞中国学者在国际顶尖医学杂志持续发表文章】读#腾讯新闻# 详细报道该文《一起餐厅新冠聚集暴发案例:涉及3家10人,空调或推波助澜》有喜有忧
——艾按甲乙丙。

甲。喜。这是一项刚发表的回顾性分析研究。
·这项研究分析了今年疫情初起的2020年1月26日至2月10日由广州一家餐厅开始的一次疫情传播事件。
·那时人们刚刚被告知新冠肺炎可以人传人,但还在怀疑有没有凭借气溶胶而”超级传播”(超越人际飞沫距离)发生。这也是关于究竟要不要普遍提倡/要求戴口罩的争论的焦点所在。

乙。忧。遗憾的是,这篇论文仍然没有就此做出足够明确的结论,而新闻报道也没有提及目前学术界或官方关于这一点有无明确说法——这项研究只是回顾分析了今年1月在广州一家使用空调的餐厅发生的一次疫情传播,涉及在同一个时间段内就餐的3个家庭,共10个人被确诊为COVID-19。研究认为在这次传播链中起决定作用的是飞沫传播(艾:这里没明确不是气溶胶),之所以传播距离大于通常飞沫的1~2米(附图),是由空调通风引起的,同样距离感染与否的关键因素则是气流的方向。

丙。但无论如何,新闻的作者建议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值得重视♥他说——目前,国内多地疫情虽基本平息,但复工、开学、旅行等多项涉及密集人群的活动仍在谨慎中推进。杨智聪等人通过这项研究提醒,为防止COVID-19在餐厅的传播,建议加强温度监控、增加桌子之间的距离和改善通风。

——关于该文的消息和该文本身的详细内容如下:
日前,来自广州市疾控中心和广州越秀区疾控中心的研究人员在美国疾控中心出版《的新发传染病》杂志(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在线发表了一篇研究快报“COVID-19 Outbreak Associated with Air Conditioning in Restaurant, Guangzhou, China, 2020”,论文通讯作者之一为广州市疾控中心主任杨智聪。

这项研究回顾分析了今年1月在广州一家使用空调的餐厅发生的一次疫情传播,涉及在同一个时间段内就餐的3个家庭,共10个人被确诊为COVID-19。研究认为在这次传播链中,飞沫传播是由空调通风引起的,感染的关键因素则是气流的方向。(附图)

目前,国内多地疫情虽基本平息,但复工、开学、旅行等多项涉及密集人群的活动仍在谨慎中推进。杨智聪等人通过这项研究提醒,为防止COVID-19在餐厅的传播,建议加强温度监控、增加桌子之间的距离和改善通风。

曾在同一餐厅就餐,桌位之间距离大约1米

论文细节显示,2020年1月26日至2月10日,来自中国广州3个家庭(A-C家庭)的10个人感染了新冠病毒,他们曾经在同一家有空调的餐厅用餐。其中一个家庭刚刚从湖北武汉过来。

研究人员对这10个病例进行了详细调查。1月23日,A家庭从武汉出发,抵达广州。1月24日,指示病例(患者A1)与其他3名家庭成员(A2-A4)在X餐厅共进午餐。另外两个家庭B和C,坐在同一家餐厅相邻的桌子用餐。

当天晚些时候,A1患者出现发烧和咳嗽症状,入院治疗。截至2月5日,共有9人(A家4人、B家3人、C家2人)感染了COVID-19。

B和C家庭中受感染人员的唯一已知接触源是餐厅中的患者A1。研究人员确定,病毒在该餐厅中已传播给至少1名B家庭成员和至少1名C家庭成员,B和C家族的进一步感染是由家族内传播引起的。

论文提到,X餐厅是一栋有空调的五层建筑,没有窗户。餐厅的第三层面积145平方米;每层楼都有自己的空调(图)。每张桌子之间的距离大约是1米。A和B家庭共同在该餐厅的时间为53分钟,A和C家庭是73分钟。中央空调的出风口和回风口位于C桌上方。

1月24日,共有91人(83名顾客,8名工作人员)在这家餐厅用餐。其中,共有83人在三楼的15张桌子上吃过午饭。83名客户中,10人最终确诊为COVID-19患者。

另外73人被确定为密切接触者,并被隔离了14天。在此期间,这些接触者没有出现任何症状。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接触者的咽喉拭子样本和来自空调的6个样本(3个来自出风口和3个来自进气口)呈阴性。

空调或“助推”了飞沫转播

通过对潜在传播途径的检查,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这次暴发最可能的原因是飞沫传播。虽然指示病例(患者A1)在午餐期间无症状,但目前研究普遍存在症状前传播。

研究人员认为,考虑到B家族的潜伏期,最有可能的情况是所有3个B家族成员都直接被患者A1感染。但是不能排除患者B2和B3被患者B1感染的可能性,B1是B家族中第一个发病的成员。

对于C家庭,可能的情况是患者C1和C2都被患者A1感染;另一种情况是,从1月27日开始,患者C1在照顾患者C2时被感染。

他们强调,这次疫情的传播不能仅用飞沫传播来解释。较大呼吸道飞沫(>5微米)在空气中只停留很短的时间,传播距离也较短,一般小于1米距离。而患者A1与其他桌位,尤其是C桌位之间的距离均为大于1米。

然而,来自空调的强劲气流可能将飞沫从C桌位传播到A桌位,然后传播到B桌位,然后再传播回C桌位(出风口CAB进风口)。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包裹病毒的小液滴(

然而,X餐厅的工作人员和其他就餐者均未受到感染。空调涂片也均为核苷酸阴性。研究人员因此认为,这一发现与气溶胶传播不太一致。

研究人员分析认为,气溶胶会倾向于跟随气流,而较低浓度的气溶胶在较远的距离可能不足以在餐厅的其他地方造成感染。

所谓的气溶胶传播,指飞沫在空气悬浮过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的核,形成飞沫核,可以通过气溶胶的形式漂浮至远处,造成远距离的传播。目前尚没有证据显示新型冠状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在传播途径方面,原“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的官方说法变更为“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中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总体来说,研究人员在此次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是,在这次传播链中,飞沫传播是由空调通风引起的,感染的关键因素是气流的方向。值得注意的是,患者B3是无症状的,在本次暴发中有1%的患者无症状,这也提示了疫情暴发中存在这条潜在途径。

为防止COVID-19在餐厅的传播,研究人员建议加强温度监控、增加桌子之间的距离、改善通风。

这项研究也有其局限性。研究人员提到,他们没有进行模拟空中传播路径的实验研究,也没有对拭子样本阴性的无症状家庭成员和其他就餐者进行血清学研究以评估感染风险。
——新闻链接如下O一起餐厅新冠聚集暴发案例:涉及3家10人,空… 来自@腾讯新闻收起全文d

【抗疫,艾读报0425点赞中国学者在国际顶尖医学杂志持续发表文章】读#腾讯新闻# 详细报道该文《一起餐厅新冠聚集暴发案例:涉及3家10人,空调或推波助澜》有喜有忧
——艾按甲乙丙。

甲。喜。这是一项刚发表的回顾性分析研究。
·这项研究分析了今年疫情初起的2020年1月26日至2月10日由广州一家餐厅开始的一次疫情传播事件。
·那时人们刚刚被告知新冠肺炎可以人传人,但还在怀疑有没有凭借气溶胶而”超级传播”(超越人际飞沫距离)发生。这也是关于究竟要不要普遍提倡/要求戴口罩的争论的焦点所在。

乙。忧。遗憾的是,这篇论文仍然没有就此做出足够明确的结论,而新闻报道也没有提及目前学术界或官方关于这一点有无明确说法——这项研究只是回顾分析了今年1月在广州一家使用空调的餐厅发生的一次疫情传播,涉及在同一个时间段内就餐的3个家庭,共10个人被确诊为COVID-19。研究认为在这次传播链中起决定作用的是飞沫传播(艾:这里没明确不是气溶胶),之所以传播距离大于通常飞沫的1~2米(附图),是由空调通风引起的,同样距离感染与否的关键因素则是气流的方向。

丙。但无论如何,新闻的作者建议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值得重视♥他说——目前,国内多地疫情虽基本平息,但复工、开学、旅行等多项涉及密集人群的活动仍在谨慎中推进。杨智聪等人通过这项研究提醒,为防止COVID-19在餐厅的传播,建议加强温度监控、增加桌子之间的距离和改善通风。

——关于该文的消息和该文本身的详细内容如下:
日前,来自广州市疾控中心和广州越秀区疾控中心的研究人员在美国疾控中心出版《的新发传染病》杂志(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在线发表了一篇研究快报“COVID-19 Outbreak Associated with Air Conditioning in Restaurant, Guangzhou, China, 2020”,论文通讯作者之一为广州市疾控中心主任杨智聪。

这项研究回顾分析了今年1月在广州一家使用空调的餐厅发生的一次疫情传播,涉及在同一个时间段内就餐的3个家庭,共10个人被确诊为COVID-19。研究认为在这次传播链中,飞沫传播是由空调通风引起的,感染的关键因素则是气流的方向。(附图)

目前,国内多地疫情虽基本平息,但复工、开学、旅行等多项涉及密集人群的活动仍在谨慎中推进。杨智聪等人通过这项研究提醒,为防止COVID-19在餐厅的传播,建议加强温度监控、增加桌子之间的距离和改善通风。

曾在同一餐厅就餐,桌位之间距离大约1米

论文细节显示,2020年1月26日至2月10日,来自中国广州3个家庭(A-C家庭)的10个人感染了新冠病毒,他们曾经在同一家有空调的餐厅用餐。其中一个家庭刚刚从湖北武汉过来。

研究人员对这10个病例进行了详细调查。1月23日,A家庭从武汉出发,抵达广州。1月24日,指示病例(患者A1)与其他3名家庭成员(A2-A4)在X餐厅共进午餐。另外两个家庭B和C,坐在同一家餐厅相邻的桌子用餐。

当天晚些时候,A1患者出现发烧和咳嗽症状,入院治疗。截至2月5日,共有9人(A家4人、B家3人、C家2人)感染了COVID-19。

B和C家庭中受感染人员的唯一已知接触源是餐厅中的患者A1。研究人员确定,病毒在该餐厅中已传播给至少1名B家庭成员和至少1名C家庭成员,B和C家族的进一步感染是由家族内传播引起的。

论文提到,X餐厅是一栋有空调的五层建筑,没有窗户。餐厅的第三层面积145平方米;每层楼都有自己的空调(图)。每张桌子之间的距离大约是1米。A和B家庭共同在该餐厅的时间为53分钟,A和C家庭是73分钟。中央空调的出风口和回风口位于C桌上方。

1月24日,共有91人(83名顾客,8名工作人员)在这家餐厅用餐。其中,共有83人在三楼的15张桌子上吃过午饭。83名客户中,10人最终确诊为COVID-19患者。

另外73人被确定为密切接触者,并被隔离了14天。在此期间,这些接触者没有出现任何症状。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接触者的咽喉拭子样本和来自空调的6个样本(3个来自出风口和3个来自进气口)呈阴性。

空调或“助推”了飞沫转播

通过对潜在传播途径的检查,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这次暴发最可能的原因是飞沫传播。虽然指示病例(患者A1)在午餐期间无症状,但目前研究普遍存在症状前传播。

研究人员认为,考虑到B家族的潜伏期,最有可能的情况是所有3个B家族成员都直接被患者A1感染。但是不能排除患者B2和B3被患者B1感染的可能性,B1是B家族中第一个发病的成员。

对于C家庭,可能的情况是患者C1和C2都被患者A1感染;另一种情况是,从1月27日开始,患者C1在照顾患者C2时被感染。

他们强调,这次疫情的传播不能仅用飞沫传播来解释。较大呼吸道飞沫(>5微米)在空气中只停留很短的时间,传播距离也较短,一般小于1米距离。而患者A1与其他桌位,尤其是C桌位之间的距离均为大于1米。

然而,来自空调的强劲气流可能将飞沫从C桌位传播到A桌位,然后传播到B桌位,然后再传播回C桌位(出风口CAB进风口)。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包裹病毒的小液滴(

然而,X餐厅的工作人员和其他就餐者均未受到感染。空调涂片也均为核苷酸阴性。研究人员因此认为,这一发现与气溶胶传播不太一致。

研究人员分析认为,气溶胶会倾向于跟随气流,而较低浓度的气溶胶在较远的距离可能不足以在餐厅的其他地方造成感染。

所谓的气溶胶传播,指飞沫在空气悬浮过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的核,形成飞沫核,可以通过气溶胶的形式漂浮至远处,造成远距离的传播。目前尚没有证据显示新型冠状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在传播途径方面,原“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的官方说法变更为“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中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总体来说,研究人员在此次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是,在这次传播链中,飞沫传播是由空调通风引起的,感染的关键因素是气流的方向。值得注意的是,患者B3是无症状的,在本次暴发中有1%的患者无症状,这也提示了疫情暴发中存在这条潜在途径。

为防止COVID-19在餐厅的传播,研究人员建议加强温度监控、增加桌子之间的距离、改善通风。

这项研究也有其局限性。研究人员提到,他们没有进行模拟空中传播路径的实验研究,也没有对拭子样本阴性的无症状家庭成员和其他就餐者进行血清学研究以评估感染风险。
——新闻链接如下O一起餐厅新冠聚集暴发案例:涉及3家10人,空… 来自@腾讯新闻收起全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慧康网 » 艾微博20200425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