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超一半新生儿“非婚生”—20250925

20250925,周三,晴

#全民健康信息场#

瑞典多元的家庭制度

 

On board 13丨瑞典超一半新生儿“非婚生”

 一丛野草 飞行纸

2025年09月19日 12:26 

https://mp.weixin.qq.com/s/hzeHHk-5E0WEoLVDRR8H_w

最近瑞典语老师教了一个词——sambo。他说,这是在瑞典非常常见的一种家庭关系:两个人没有领结婚证,却长期同居,甚至共同抚养孩子。

目前瑞典大约有一半以上的新生儿是“非婚生”,但其中绝大多数父母并不是“单亲”,而是在稳定的同居关系里共同生活、共同养育孩子。

在年轻人群体里,sambo 是主流的“开始共同生活”方式;很多情侣先同居多年、甚至有了孩子,再决定是否结婚,有些甚至一直不结婚。这和ZG“先结婚再生子”的主流顺序正好相反。

这些都让我对瑞典的家庭结构产生了兴趣,于是我便开始寻找瑞典语中代表不同亲密关系的词汇,以及它们背后代表的制度与文化。

瑞典多元家庭关系的现状与词汇

在瑞典,亲密关系的称呼和法律定位早已超越传统婚姻这一种形式。除了 gift(已婚夫妻、已婚状态)和 äktenskap(婚姻制度本身),常见的还有:

sambo:未婚但长期同居、共同生活的伴侣,常有孩子。这类伴侣受《同居法》(Sambolagen)保护,在住房和共同购置财产方面享有一定分割权。

särbo:分开住的伴侣,维持亲密关系但各自拥有独立住所,财产一般更独立。

registrerad partner:注册伴侣关系,原本多见于同性伴侣,如今同性婚姻合法后,也可直接使用“gift”。

bonusfamilj:直译“额外家庭”或“重组家庭”,指双方带着各自的孩子组成的新家庭。

这些词汇体现了瑞典社会对伴侣关系和家庭形式的多元接纳,也说明婚姻并不是唯一受承认的家庭形式。

法律框架下的差异

在瑞典,这类非婚姻的亲密关系有相应的法律框架提供保护,但具体权利和程序与婚姻不同:

财产与住所:sambo受《同居法》约束,如果关系结束,共同居住的房子和一些共同购买的大件物品需要平分或按规则分配,与婚姻财产分割相似但不完全相同

孩子监护:若父母未婚,母亲在孩子出生时自动获得法定监护权,父亲需通过法律程序确认亲子关系和监护权。如今这种确认已很普遍,很多同居伴侣会提前做好登记。

分手程序:sambo伴侣分开不需像离婚那样走法院程序,但在财产或抚养有争议时可依《同居法》协商或诉诸法律。

更自由的形式:如särbo这种关系更灵活,双方本来就各自有住处,财产独立,分开时更简单。

多元家庭关系的形成与标志性事件

这种多元化家庭关系并非一夜形成,而是几十年社会文化变迁的产物:

1970年代社会改革:平等主义、性别平等和个人自由观念深入人心,个人选择和生活方式自由受到强调。

1974年父母共同育儿假:瑞典成为世界首个引入带薪父母共同育儿假的国家,标志着对家庭角色的平等态度。

1987年《同居法》颁布:正式确立同居伴侣在住房和共同财产方面的法律地位,为非婚姻关系提供法律保障。

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和社会福利制度的健全,人们更愿意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是否结婚、同居或保持其他形式的伴侣关系,法律的逐步完善也使这些关系得到了更多保障。

结婚率的下降与同居的普遍化

瑞典在 1960 年代、1970 年代,是欧洲最早出现婚姻率(marriage rate)下降的国家之一。婚姻作为人生/家庭关系的“默认形式”开始松动,同居(cohabitation)与非婚生育的比例逐渐上升。

以每千人口计算,瑞典在1970年代一些年份的婚姻率在 6‰ 以上,而到近十年大致在 5‰ 左右,下降约 15%–20%

虽然在1998年以后有温和回升的迹象,但仍未回到6070年代的高峰水平。

与此同时,人们结婚的年龄变大,婚前同居普遍化,很多孩子出生时父母并未正式结婚。

社会福利与文化差异

除了文化和社会浪潮方面的原因,瑞典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多元关系模式,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强大的社会福利制度为各种家庭形式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无论家庭以何种形式存在,哪怕关系改变或分开,孩子和家人仍能得到教育、医疗和生活方面的支持。这种稳定的保障体系让人们更自由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亲密关系模式,而不必过度担心社会稳定性。

之所以这类亲密关系模式没有在很多国家流行,除了文化传统方面的原因,还因为它们的社会福利体系还不够完善。

如果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孩子和家庭往往面临更大的经济和社会压力,因为他们更依赖家庭本身来提供稳定支持,社会支持相对有限。这也是为什么传统婚姻仍然是它们社会和心理上的“稳固”选项。

北欧国家人口规模小、社会资源相对充足,为全民提供高水平福利的成本和管理难度低于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强大的社会保障体系能为各种家庭形式“兜底”,即便伴侣关系改变,孩子和家庭成员依然能获得支持,社会整体也能保持稳定。

相比之下,人口庞大的国家,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同样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经济成本和制度难度更大。但未来,家庭结构的多样化是否也在这些地方发生呢?

这或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它不仅需要社会福利的兜底,还需要法律制度的支撑,更关键的还有传统观念这一层。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慧康网 » 瑞典超一半新生儿“非婚生”—20250925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