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安全20191225

来自专栏——疫苗安全。

加按:这是一篇关于疫苗佐剂安全性的科普文章,值得花时间认真读读。

摘要:疫苗往往用铝佐剂以提高效力。有研究证明这是有害的,特别是对新生儿。也有专家大力宣传铝佐剂无害论。对此,本文做了系统的科普。
一个关键问题,是铝佐剂纳米颗粒(AAN)不能被巨噬细胞MF酶消化。因此,铝佐剂纳米颗粒AAN会在MF内部保留很长时间,长达数年。消耗AAN的MF会被铝高度污染,并且将铝散布到全身所有MF到达身体所有地方。在一个受试者中,接种疫苗8年后发现仍存在铝佐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进去脑部,引起病患。例如,有研究表明,它和儿童自闭症的发生有因果关系。
以下是部分段落摘录——
当大脑发炎时,巨噬细胞(MF)会穿过血脑屏障(BBB)进入大脑。承载铝佐剂纳米颗粒(AAN)的巨噬细胞(MF)就像“特洛伊木马”一样,将铝佐剂纳米颗粒(AAN)携带到大脑中。这样有害,因为大脑对铝非常敏感。即使炎症的原始来源不在大脑中,巨噬细胞(MF)也会进入大脑!

铝一旦进入大脑,就会引起炎症,从而吸引更多的巨噬细胞(MF),其中一些含有更多的铝。结果是炎症和铝在大脑中不断蓄积的恶性循环。哪怕一剂疫苗所含的铝也多到足以造成大脑发炎。已检测到注入实验动物的AAN,并在大脑中成像。“特洛伊木马”机制已经建立并得到公认。。。。

https://mp.weixin.qq.com/s/u3UFWOIAj31Ywxu0efEIXw

疫苗铝佐剂如何传送进入与危害大脑?

这是一篇纯学术文章,引用公开发表的实证结论,疫苗中所含的铝佐剂对大脑构成严重危害。但因该文学术性太强,阅读难度较大,在此对该文主要结论归纳如下。

大家通常被教育认知为,铝有毒,对人尤其大脑危害很大,但实际并非如此,经口摄入的铝吸收率低(0.3%),在尿液中被迅速清除,并且(大部分)被血脑屏障(BBB)排除在大脑之外。这些自然防御足以保护大脑免受正常自然界经口摄入铝的侵害。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铝的毒性及危害主要体现在疫苗所含铝佐剂中,疫苗中所含的铝佐剂并不会如经口摄入一样在尿液中清除,也不会被血脑屏障屏蔽。实际上发生的是一种称为巨噬细胞(MF)的免疫细胞摄取(称为“吞噬作用”)铝佐剂纳米颗粒(AAN)。吃异物是巨噬细胞(MF)的主要功能。当MF检测到细菌或碎片时,MF会将其吃掉并用酶将其破坏。

问题是铝佐剂纳米颗粒(AAN)不能被MF酶消化。因此,AAN会在MF内部保留很长时间。铝佐剂纳米颗粒(AAN)可以在体内持续存在数年。消耗AAN的MF会被铝高度污染,并且将铝散布到全身到MF到达的任何地方。而且MF到达身体所有地方。并且长期存在,在一个受试者中,接种疫苗8年后仍存在铝佐剂。

当大脑发炎时,巨噬细胞(MF)会穿过血脑屏障(BBB)进入大脑。承载铝佐剂纳米颗粒(AAN)的巨噬细胞(MF)就像“特洛伊木马”一样,将铝佐剂纳米颗粒(AAN)携带到大脑中。这样有害,因为大脑对铝非常敏感。即使炎症的原始来源不在大脑中,巨噬细胞(MF)也会进入大脑!

铝一旦进入大脑,就会引起炎症,从而吸引更多的巨噬细胞(MF),其中一些含有更多的铝。结果是炎症和铝在大脑中不断蓄积的恶性循环。哪怕单一剂疫苗所含的铝也多到足以造成大脑发炎。已检测到注入实验动物的AAN,并在大脑中成像。“特洛伊木马”机制已经建立并得到公认。

一项重要的新研究(Crepeaux et al, 2017)报告称,以200 mcg / Kg的Al佐剂剂量(3剂66 mcg / Kg的剂量)肌肉注射入腿部,导致大脑中铝含量增加了50倍。测量在最后一次注射后6个月进行。佐剂长期存在于大脑中,和/或随着时间的推移缓慢积累。

铝佐剂具有很高的神经毒性潜能;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婴儿中MCP-1升高的事实支持了铝佐剂与自闭症之间的因果关系。人类婴儿从疫苗中获得的使用铝佐剂的剂量会导致脑部损害。

中译文导读

中国学者确认:“我国儿童在新生儿期已普遍开始接受疫苗接种,1岁之内计划免疫的疫苗接种频次在14种以上,而且这些疫苗多为含铝佐剂疫苗”!

所谓“疫苗专家”公开宣称HPV疫苗、乙肝疫苗、狂犬疫苗等众多疫苗中的铝佐剂“安全无害”:

“疫苗专家”言论如下:

——“通俗的说,铝作为佐剂是用来提高免疫效果的(氢氧化铝、磷酸铝),… 这些东西的伤害可能都不如一个没洗干净的苹果[哈哈]”

——“#微博辟谣# 疫苗中使用铝佐剂可以增强疫苗效果, 这是全球很普通的一种疫苗生产工艺,各国药品监管部门均允许这项工艺。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种铝佐剂会引起孩子的神经系统损害。”

——“……如果大家对HPⅤ疫苗中的铝还要疑惑,小希就直白告诉你:含有铝佐剂的疫苗还有:DTP、无细胞百日咳疫苗DTP(DTaP)、Hib、乙肝疫苗,所有的DTaP、Hib或HB的联合疫苗,甲肝疫苗、莱姆病疫苗、炭疽疫苗、狂犬病疫苗。乙肝疫苗等使用铝佐剂的疫苗,很多都是新生儿从一出生就打,已经从上世纪打到今天,为何不见其中的铝致卵巢早衰、亚裔死呢?”

——“根据美国CDC的资料,母乳中的铝浓度一般为10-49μg/ L,而疫苗中铝的最大允许量为125μg,按照这个数据,疫苗中的铝非常微量。婴儿每月经母乳摄入的铝,是一针疫苗中铝数十倍。”

——“陈一文顾问的”疫苗甲醛铝剂致癌伤脑”论,是照搬国外极端反科学反疫苗人员的言论制造社会恐慌”。

——“甲醛与氢氧化铝,通过肌肉注射、消化道吸收和呼吸到吸收,除了进入血液的速度和比例不同,其到达靶器官后的毒理学有何不同?同样的甲醛与氢氧化铝,长期经消化道呼吸道吸收的致癌性,不比一次性注射风险大?”

中国求真务实优先关爱婴幼儿健康良知医学家对疫苗铝佐剂严重危害怎么说?

《儿科助手》2013年发表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医学情报研究所、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病毒病研究所杜娟等人综述论文《疫苗中铝佐剂的危害性研究进展》确认:

http://gl.zjams.com.cn/upload/files/20140702112739.pdf 
——“铝佐剂疫苗被长期广泛应用于全球儿童计划免疫中,但疫苗中铝佐剂所致的毒副反应尤其是神经系统毒副反应尚未引起学术界的普遍重视。”
——“我国儿童在新生儿期已普遍开始接受疫苗接种,1岁之内计划免疫的疫苗接种频次在14种以上,而且这些疫苗多为含铝佐剂疫苗。但迄今为止,尚无对接种儿童不同年龄、体重时接受的铝佐剂频次、剂量对他们的认知、生长发育水平及其他疾病影响的深入研究。仅有的一些针对儿童的相关接种剂量研究已说明当前状况的严峻性。”
美国《神经免疫学杂志》2015发表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解剖学和神经生物学系Qingqing Li,姚志彬团队论文《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和乙型肝炎疫苗可调节大鼠海马突触可塑性》结论: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5572815300291 
——“接种新生儿乙肝疫苗(HBV)损害大鼠海马突触可塑性。”
美国《心理神经杂志》2016年发表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解剖与神经生物学系、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广东省脑功能与疾病重点实验室Junhua Yang 姚知彬团队论文《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短暂损害成年早期小鼠行为和神经发育》结论: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6453016305145 
“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损害小鼠神经发生和行为。”
美国《细胞因子杂志》2018年发表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解剖与神经生物学系、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广东省脑功能与疾病重点实验室Xiao Wang,姚志彬et al.团队论文《IL-4介导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引起涉及海马中IL-4受体下调延迟性神经行为障碍》结论: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104346661830190X 
——“IL-4介导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引起的迟发性神经行为障碍,涉及新生儿血脑屏障的渗透性和IL-4受体的下调。”
国际知名学术刊物《自然》杂志及其旗下《科学报告》杂志、《疫苗》《美国医学会儿科杂志》、《BMC医学》、《毒理学》、《神经科学杂志》、《神经病学年鉴》、《神经炎症杂志》、《神经科学前沿》、《前沿免疫学》、《脑杂志》、《纳米医学》、《癌症纳米技术》、《肿瘤标靶》、《专家意见-药物输送》杂志、《无机生物化学杂志》、《PLoS One》杂志发表的论文怎么说?
HPV疫苗、乙肝疫苗等含铝佐剂疫苗为何对大脑造成严重危害,美国《疫苗论文》(VaccinePapers)网站发表《疫苗铝佐剂传递进入大脑》,引用了《自然》、《疫苗》、《毒理学》等众多国际知名学术刊物论文详述铝佐剂传递进入大脑的机制及其危害。
为了对国内读者负责,校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下载阅读了每篇论文的原文,翻译了每篇论文摘要与要点段落,确保本文中的引文与原文对应段落文字完全一致。
*          *          *
(美国)《疫苗论文》(VaccinePapers):疫苗铝佐剂传递进入大脑,http://vaccinepapers.org/vaccine-aluminum-travels-to-the-brain/
首发日期:2015年2月10日(更新日期:2017年)
许多疫苗都含有铝佐剂,铝佐剂是刺激强烈的免疫反应和免疫力所必需的成分。铝佐剂通常由氢氧化铝和/或磷酸铝纳米颗粒制成。
自1920年代以来,铝佐剂一直用于疫苗。尽管历史悠久,但对铝佐剂在疫苗功效之外的作用还没有进行过很多研究。疫苗推动者引用了铝佐剂安全性的研究(例如Jefferson 2004),但这些研究仅考虑了短期急性反应,而不是对大脑的长期影响。疫苗推动者没有证据表明铝佐剂对神经系统疾病(例如精神疾病、自闭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抑郁症)是安全的。
本文关注铝佐剂纳米颗粒(AAN)在人体全身各处运输的独特方式。接种注射的铝佐剂纳米颗粒(AAN)的运动(“动力学”)与经口摄入的铝的运动非常不同。
经口摄入铝动力学
经口摄入的铝从肠道进入血液。铝(Al)以水溶性离子形式吸收,通常是Al3 +或铝络合物*。这种铝包含单独的Al原子,就像溶于水中的普通盐一样。离子铝是有毒的,但是在正常自然界暴露水平下,它不会造成伤害,原因如下:
1)吸收率低。只有大约0.3%进入血液。
2)血脑屏障(BBB)几乎完全阻止Al3 +进入大脑。
3)Al3 +被肾脏迅速从血液中清除。
这些防御措施可以保护人体和大脑免受自然摄入铝的影响。
下图显示了摄入的铝如何在人体中移动。
 
上图:经口摄入的铝吸收率低(0.3%),在尿液中被迅速清除,并且(大部分)被血脑屏障(BBB)排除在大脑之外。这些自然防御足以保护大脑免受正常自然界经口摄入铝的侵害。
基于对经口摄入的铝运输的这种理解,长期以来假定宣扬铝佐剂纳米颗粒(AAN)可以与经口摄入的铝相同的方式排出体外。但是,铝佐剂纳米颗粒(AAN)不能被肾脏过滤,因为它们太大。还有推测宣扬,铝佐剂纳米颗粒(AAN)在体液中迅速溶解,并且所产生的Al3 +在尿液中被排出,就像经口摄入的铝在尿液中被排出一样。但是,这种简单的模型是错误的。
下面的示意图说明了对铝佐剂在体内会发生什么的错误理解。
 
上图:疫苗推动者认为,铝佐剂可通过溶解和尿液排出体外而安全清除。这就是为什么疫苗开发人员认为仅Al3 +的血液浓度很重要。我们现在知道这是错误的。铝佐剂溶解非常缓慢,因此可以在体内保留数月或数年。另外,它不仅溶解了Al3 +,而且有毒。Al佐剂颗粒也有毒。
上面的模型是错误的。实际上发生的是一种称为巨噬细胞(MF)的免疫细胞摄取(称为“吞噬作用”)铝佐剂纳米颗粒(AAN)。吃异物是巨噬细胞(MF)的主要功能。当MF检测到细菌或碎片时,MF会将其吃掉并用酶将其破坏。
问题是铝佐剂纳米颗粒(AAN)不能被MF酶消化。因此,AAN会在MF内部保留很长时间。铝佐剂纳米颗粒(AAN)可以在体内持续存在数年。消耗AAN的MF会被铝高度污染,并且将铝散布到全身到MF到达的任何地方。而且MF到达身体所有地方。
当大脑发炎时,巨噬细胞(MF)会穿过血脑屏障(BBB)进入大脑。承载铝佐剂纳米颗粒(AAN)的巨噬细胞(MF)就像“特洛伊木马”一样,将铝佐剂纳米颗粒(AAN)携带到大脑中。这样有害,因为大脑对铝非常敏感。
下图说明了铝佐剂纳米颗粒(AAN)如何环游全身进入大脑。
 
上图:在铝(Al)佐剂纳米颗粒溶解之前,它们被巨噬细胞(MF)“吞噬”。然后,MF将铝(Al)纳米颗粒携带到身体全身,包括进入大脑。大脑发生炎症时,巨噬细胞(MF)可通过血脑屏障(BBB)进入大脑。但是,含量极低的铝会引起大脑发炎。铝刺激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的产生增加。IL-6升高会导致自闭症。
铝一旦进入大脑,就会引起炎症,从而吸引更多的巨噬细胞(MF),其中一些含有更多的铝。结果是炎症和铝在大脑中不断蓄积的恶性循环。
一点点铝就足以造成脑组织损害
大脑对铝极为敏感。低至10-100纳摩尔的铝浓度可引起脑组织发炎。10纳摩尔是270纳克铝/升。(纳米= 10亿分之一)。这是极其低微量浓度。
10纳摩尔的铝(Al)会导致人体血管细胞发炎。
《无机生物化学杂志》(J Inorganic Biochemistry)论文(Alexandrov et al., 2015 ):纳纳摩尔铝诱导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s)中炎症系统生物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2013415300416?via%3Dihub
100纳摩尔的铝(Al)导致人类神经元发炎
《无机生物化学》(J Inorganic Biochemistry)论文:(Lukiw et al., 2005):纳米摩尔铝诱导原代培养人脑细胞中促炎和促凋亡基因的表达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2013405001182
一个典型的1岁婴儿的大脑重量约为1000克。1000克中10纳摩尔铝(Al)包含270纳克(0.27微克)的铝。1000克中100纳摩尔铝(Al)包含包含2700纳克(2.7微克)的铝。
这非同寻常,因为单个疫苗可以包含250微克(250,000纳克)的铝,而婴儿在头6个月期间可以接受约3,675微克铝佐剂纳米颗粒(AAN)。换句话说,在新生儿出生后头六个月期间接种的疫苗,即便其中少于0.01%的铝进入大脑也会产生10纳摩尔浓度铝,如果这些疫苗含的铝的0.1%进入大脑的话,则会在大脑中产生100纳摩尔浓度的铝(因为3,675 x 0.01%= 0.3675微克和3,675 x 0.1%= 3.675微克)。哪怕单一剂疫苗所含的铝也多到足以造成大脑发炎。
当然,这还是假设铝在大脑中的分布均匀,却不是客观事实。进入大脑中的铝浓度在大脑各处高度不均匀。但是,以上计算确立了这些分析的合理性。而且,疫苗中的铝含量大大超过了足以引起脑部炎症所必需的数量。
科学证据
巨噬细胞(MF)携带铝佐剂纳米颗粒(AAN)进入大脑的这种“特洛伊木马”机制的科学证据是明确而压倒性的。
著名大学和政府资助的实验室的多项研究证明了上述机制中的每一步:巨噬细胞(MF)摄入铝佐剂纳米颗粒(AAN),MFs进入大脑的运动以及观察到MFs将纳米颗粒带入大脑。此外,整个过程已得到证明。已检测到注入实验动物的AAN,并在大脑中成像。MF将颗粒运输到大脑的能力甚至被用来将治疗药物(以颗粒形式配制)运送到大脑。这样的“特洛伊木马”机制已经建立并得到公认。
这样的“特洛伊木马”机制得到系统性科学检测、科学实验的证实,而不是仅仅理论上证实。
首先,《疫苗》(Vaccine)发表Flarend研究(1997),该研究表明,即使在一个月后,仅仅约6%(氢氧化铝)或22%(磷酸铝)通过尿液中排出体外。注射后1个月,大多数铝佐剂依然保留在体内。Flarend研究还表明,铝扩散到包括大脑在内的许多器官。
《疫苗》(Vaccine)论文(Flarend et al., 1997):使用26Al的铝疫苗佐剂体内吸收实验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264410X97000418
Movsas研究(2013)使用了人类婴儿并获得了相似的结果。在2个月的常规接种1200mcg铝后,Movsas寻找尿液和血液中的铝。没有观察到尿液或血液中Al水平的变化。Movsas指出:
“接种疫苗后尿液或血清铝的水平没有明显变化。
《美国医学会儿科杂志》(JAMA Pediatr.)Movsas(2013):常规疫苗接种对早产儿铝和必需元素水平的影响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pediatrics/fullarticle/1712578
当然,这些结果与疫苗倡导者们声称铝佐剂溶解在血液中并被肾脏清除排出体外的主张相矛盾。Movsas(2013)之所以在血液或尿液中没有观察到铝,是因为铝被困在巨噬细胞(MF)中。MF通常处于静止状态(不四处游动),或者,如果它们移动,它们会通过淋巴系统(而不是血液)移动。MF响应特定的炎症信号(MCP-1,下面具体说明)在体内传播。
铝佐剂由纳米粒子制成
纳米颗粒通常被定义为具有至少小于100nm(0.1微米)的尺寸。疫苗倡导者们认为铝佐剂颗粒要大得多,在约2-15微米的范围内,并且援引光学尺寸测量作为证明。然而,光学测量具有误导性,因为它们可以测量颗粒团块的大小,这些团块是松散的、弱结合的纳米颗粒。所有纳米颗粒聚结形成更大的颗粒。凝聚的纳米颗粒在科学文献中仍被认为是纳米颗粒。附聚物定义为通过弱静电力而不是化学键结合在一起,铝佐剂就是这种情况。例如,纳米颗粒附聚物(包括Al佐剂)可以通过诸如超声这样温和方法分散开。
上图(省略):通过轻柔超声波解聚后,氢氧化铝佐剂(品牌名称Alhydrogel,最常用的铝佐剂品牌)的电子显微镜图像。a、b和c中的比例尺为100nm;d中的比例尺为50nm。颗粒明显小于100nm。摘自Harris et al 2012的研究。
《微米杂志》(Micron)论文(Harris et al 2012):Alhydrogel?佐剂,超声分散与蛋白质结合:一项TEM和分析性研究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1831642
另一项研究(Johnston,2002年)通过X射线衍射和吸水率测量确定一次粒径为4.5 x 2.2 x 10 nm。约翰斯顿2002年指出:
X射线衍射图和Scherrer方程用于计算初级晶粒的尺寸。计算出的平均尺寸为4.5 x 2.2 x 10 nm。”
《药理科学杂志》(J Pharm Sci.)论文(Johnston 2002):测量氢氧化铝佐剂的表面积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2115832
巨噬细胞(MF)吞噬铝佐剂纳米颗粒(AAN)
多项研究表明,MF在疫苗中会吃掉(“吞噬”)AAN。
(《自然》杂志旗下)《科学报告》(Sci Rep.)论文(Mold等):单核细胞THP-1细胞系中细胞内铝佐剂的明确鉴定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155332/
该研究将“ THP-1单核细胞”培养物暴露于Al佐剂(氢氧化铝)中。单核细胞通常成熟为巨噬细胞,并且像巨噬细胞一样,它们吞噬碎屑,例如纳米颗粒。THP-1细胞具有癌性(这使其易于生长和维持培养)。
上图(省略):暴露于Al佐剂的单核细胞内铝佐剂纳米颗粒(AAN)的电子显微镜图像。
有人批评Mold et al.的实验,争辩提出培养中生长的THP-1细胞的行为可能与体内正常巨噬细胞不同。这种说法是合理的。为了反驳它,我们引用下面的论文,这些论文表明巨噬细胞确实食用了铝佐剂。
《疫苗》(Vaccine)论文(Rimaniol et al., 2004):氢氧化铝佐剂诱导巨噬细胞分化为专门的抗原呈递细胞类型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5297065
本文报道,人类巨噬细胞在暴露于AlOH佐剂后会“负载”铝。本实验中使用的巨噬细胞是从健康受试者的新鲜人血样本中分离出来的。
引文:
     “如此处报告的那样,我们发现负载铝的巨噬细胞分化为成熟的、专门的抗原呈递细胞……”
“在体内注射含氢氧化铝(AlOOH)的疫苗后,肌肉浸润的巨噬细胞带有氢氧化铝的结晶内含物。我们评估了在体外用AlOOH处理的巨噬细胞中这种包涵体的存在。通过电子显微镜,我们在巨噬细胞中用AlOOH处理2天观察到大量大的晶体夹杂物(图2B和C),与体内观察到的非常相似。在去除AlOOH后7天,在巨噬细胞中仍观察到这些晶体夹杂物(图2D)。”
《自然》(Nature)论文(Eisenbarth et al., 2008):Nalp3炎性体在铝佐剂的免疫刺激特性中的关键作用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804622/ 
本文介绍了铝佐剂诱导的炎症信号的研究。据报道,巨噬细胞会吃掉Al佐剂。该论文使用通用术语“内吞”,指的是一种物质对物质的摄入。吞噬作用是内吞作用的一种特殊类型。
引文:
 “各种铝佐剂的铝颗粒形成不溶性颗粒,这些颗粒会聚集,易于被巨噬细胞吞噬,并已显示出可在体外刺激IL-1β和IL-18的产生12-15。”
“这些数据通过存活的巨噬细胞支持铝佐剂的主动内吞作用模型,导致巨噬细胞激活Nalp3炎性体并导致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
对于巨噬性肌筋膜炎(MMF)患者的研究,在肌肉注射疫苗的位置观察到了巨噬细胞(MF)中的铝佐剂纳米颗粒(AAN)。疫苗注射后3个月至8年(平均:36个月)进行活检获得肌肉组织样品。通过3种不同的方法确认了巨噬细胞(MF)中铝的存在。铝仅存在于巨噬细胞(MF)中,而不存在于肌纤维中。
《脑》杂志(Brain)论文(Gherardi et al., 2001):用巨噬性肌筋膜炎病变评估疫苗中氢氧化铝的长期持久性https://academic.oup.com/brain/article/124/9/1821/303280
上图(省略):从巨噬性肌筋膜炎(MMF)患者拍摄的肌肉薄片的电子显微镜(上)和核微探针(下)图像。这项研究表明,肌肉注射含铝佐剂量疫苗后,铝佐剂纳米颗粒(AAN)会在肌肉组织的巨噬细胞(MFs)内保留数年。在一个受试者中,接种疫苗8年后仍存在铝佐剂。核微探针也称为质子诱导X射线发射(PIXE),它可以识别化学元素。在这里,它用于识别铝。来自Gherardi等。2001。
炎症引起巨噬细胞运动
2009年的一项研究(D’Mello et al., 2009)证明,肝脏发炎会导致巨噬细胞(MFs)进入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CNS)。该实验中,肝脏炎症是通过阻塞胆管引起的。肝脏炎症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小胶质细胞(大脑的免疫细胞)被激活。活化的小胶质细胞释放了MCP-1,MCP-1吸引了巨噬细胞进入大脑。当小胶质细胞产生MCP-1时,来自体内各处的巨噬细胞会进入大脑。对MCP-1的说明如下:(http://en.wikipedia.org/wiki/CCL2).“ MCP”代表“巨噬细胞趋化蛋白”,它当然描述了其召唤巨噬细胞的主要功能。MCP-1也称为CCL2。
D’Mello et al.研究的一个关键发现是中枢神经系统外部的炎症导致巨噬细胞(MFs)进入中枢神经系统。D’Mello发现肝脏中的炎症导致巨噬细胞进入大脑。即使炎症的原始来源不在大脑中,巨噬细胞(MF)也会进入大脑!
这一事实表明,巨噬细胞(MFs)可能会响应人体中任何部位的炎症而进入CNS。但是,这样的炎症必须是正确的类型(即,它必须刺激MCP-1)。
《神经科学杂志》(J Neuroscience)论文(D’Mello et al., 2009):脑小胶质细胞在周围器官炎症期间响应肿瘤坏死因子α信号招集单核细胞进入大脑https://www.jneurosci.org/content/29/7/2089
老鼠脑中拍摄到铝佐剂纳米颗粒(AAN)
Khan等人的一项令人印象深刻的研究(Khan et al., 2013)的结果表明,肌肉注射(腿内)注射的铝佐剂纳米颗粒(AAN)和其他纳米颗粒(例如乳胶颗粒)会进入大脑。注射后长达一年,在大脑和脾脏中均检测到了铝佐剂纳米颗粒(AAN)。这些结果与疫苗启动者认为的长期以来“ 100%的佐剂溶解在血液中”和“铝佐剂在注射部位无害”的说法相矛盾。
该项研究的X射线发射(PIXE)图像,显示铝佐剂纳米颗粒(AAN)进入大脑和脾脏。
《BMC医学》(BMC Med.)论文(Khan et al., 2013):生物持久性颗粒从肌肉向大脑的CCL2依赖性缓慢转运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616851/
Khan观察到AAN的运输取决于MCP-1,这表明巨噬细胞负责纳米颗粒的运输。
上图:小鼠大脑和脾脏中铝佐剂纳米颗粒(AAN)的图像。AAN通过后腿注射却进入了大脑。正如疫苗倡导者们所声称的那样,铝佐剂纳米颗粒(AAN)并不能迅速溶解和排泄,也不会保留在注射部位。D21、D180、D365表示注射铝佐剂纳米颗粒(AAN)与检测到大脑中AAN之间的时间(以天为单位)。核微探针产生的图像,也称为质子诱导的X射线发射(PIXE)。PIXE成像可以识别化学元素;图1d中的黄色(底部)是铝。摘自(Khan et al., 2013)。
(Khan et al., 2013)的结论如下:
“……铝佐剂具有很高的神经毒性潜能[49],对逐步增加这种可生物降解性较差佐剂剂量的计划,管理机构应仔细评估,因为该化合物可能是不安全的。对铝佐剂的良好耐受性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挑战,包括过度免疫、(婴幼儿–译注)血脑屏障(BBB)不成熟、个体敏感性因素以及衰老,这些可能与微妙的血脑屏障(BBB)改变和CCL2产生逐步增加有关[50]。”【注:CCL2是MCP-1的别称。】
铝佐剂注射后脑铝含量
一项重要的新研究(Crepeaux et al, 2017)报告称,以200 mcg / Kg的Al佐剂剂量(3剂66 mcg / Kg的剂量)肌肉注射入腿部,导致大脑中铝含量增加了50倍。测量在最后一次注射后6个月进行。当然,该结果表明铝佐剂在脑中长期存在。200mcg / kg的剂量造成约1.3%的注射铝会保留在大脑中(根据个人交流提供的数据计算)。铝佐剂还引起大脑中的长期小胶质细胞活化(炎症)。此处详细描述了Crepeaux 2017论文:
上图(省略):肌内注射200毫克/千克的铝佐剂(3剂66毫克/千克),使大脑铝含量增加了50倍。测量在最后一次注射后6个月进行,这表明铝佐剂长期存在于大脑中,和/或随着时间的推移缓慢积累当然,大脑铝的大量增加明确地证明了铝佐剂进入了大脑。较高剂量不会增加大脑中铝的含量,因为强烈的局部炎症(肉芽肿)将铝佐剂困在注射部位。
《毒理学》(Toxicology)论文(Crepeaux et al., 2017):氢氧化铝佐剂颗粒的非线性剂量反应:选择性低剂量神经毒性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7908630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
某些类型的免疫激活会刺激MCP-1的产生。因此,刺激MCP-1的疫苗可能导致铝佐剂纳米颗粒(AAN)(例如来自先前接种疫苗的铝佐剂)进入大脑。某些感染或毒素也会诱导MCP-1。有趣的是,铝佐剂诱导了MCP-1,提示它可能刺激自身的运输。
我们可以推测,在刺激MCP-1产生之前,疫苗的铝佐剂纳米颗粒(AAN)可能会保持“休眠”状态数年。MCP-1将动员含有AAN的巨噬细胞并将AAN转运到大脑和其他敏感组织中。这可以解释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的联合疫苗(MMR)疫苗造成的某些损害。MMR联合疫苗接种年龄为15-18个月,这是在接种前一些含铝疫苗后(0、2、4和6个月)。麻疹疫苗可以刺激MCP-1的产生(Ullum H et al., 2014)。因此,MMR联合疫苗可能会刺激AAN(从先前的疫苗中接收)进入大脑。这可能解释了MMR联合疫苗即使不包含铝佐剂也可能引起铝毒性。
《PLoS One》论文(Ullum H et al., 2014):几内亚比绍4?月龄早期麻疹疫苗的随机试验:性别差异免疫学作用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4835247
自闭症中MCP-1升高
MCP-1在自闭症的大脑和脊髓液中升高。这是(Vargas et al., 2005)研究中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他是第一个报告自闭症中慢性大脑炎症的人。请注意,Vargas提到MCP-1导致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向大脑运动。Vargas:
“ MCP-1的存在特别令人关注,因为它促进炎症性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中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浸润和积累。”
“ MCP-1是一种参与先天性免疫反应的化学因子,是单核细胞和T细胞活化以及转运至组织损伤区域的重要介体54,是细胞因子蛋白阵列研究中发现的最相关的蛋白之一,因为在脑组织和脑脊液中均明显升高。”
“ MCP-1表达的增加与自闭症的发病机制有关,因为我们相信它在大脑中的升高与小胶质细胞激活有关,也许与单细胞/巨噬细胞募集到神经变性区域有关……”
【注:“单核细胞”=“未成熟形式的巨噬细胞”。】
《神经病学年鉴》(Ann Neurol.)论文(Vargas et al., 2005):自闭症患者大脑中的神经胶质激活和神经炎症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5546155
2017年1月的一篇论文(Yvonne M Y et al., 2017)证实了自闭症(血清中)中MCP-1 / CCL2升高的发现。自闭症患者的水平为182 pg / mL,而正常儿童为142 pg / mL(p = 0.03,具有统计学显着性差异)。
《前沿免疫学》(Front. Immunol.)论文(Yvonne M Y et al., 2017):自闭症谱系障碍中的细不同胞因子和趋化因子谱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253384/ 
MCP-1在新生儿中(出生后24-48小时)升高,后来变得自闭。接种疫苗后,MCP-1升高的婴儿将经历Al佐剂向大脑的转运。因此,后来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婴儿中MCP-1升高的事实支持了Al佐剂与自闭症之间的因果关系。
《神经炎症杂志》(J Neuroinflammation)论文(Ousseny Zerbo et al., 2014):新生儿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与自闭症谱系障碍的风险:自闭症的早期标志物(EMA)研究:一项病例对照研究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080514/
特洛伊木马技术应用
“特洛伊木马”机制已经建立。例如,已经研究了“特洛伊木马”机制用于治疗应用。研究人员已经使用巨噬细胞(MF)来通过血脑屏障(BBB)传输纳米颗粒(例如,包含5-羟色胺、抗癌药物或HIV药物)。这对于治疗脑部疾病非常有用,因为许多药物原本无法通过血脑屏障。以下论文(Choi et al., 2012)报道了使用巨噬细胞(或单核细胞)将治疗药物或纳米颗粒运输到受保护的组织(例如大脑)中:
《癌症纳米技术》(Cancer Nanotechnol.)论文(Choi et al., 2012):使用细胞型特洛伊木马将纳米颗粒递送至乳腺癌患者脑的转移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505533/ 
引文:
二十多年前,Fidler及其同事提供了证据,即血单核细胞起源的巨噬细胞可以在血脑屏障完好无损的情况下渗入实验性脑转移瘤(Schackert et al. 1988)。
在恶性肿瘤以外的其他情况下,已经对使用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提供给中枢神经系统(CNS)进行了研究。Afergan et al.表明了单核细胞,其具有吞噬作用的纳米脂质体含有这种脑部不渗透药物(Afergan et al. 2008)。Dou et al.的研究应用了源于骨髓巨噬细胞作为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载体和保藏者进行HIV相关的神经认知障碍的治疗(Dou et al. 2009)。因此,我们假设,注射到系统性循环后载有纳米颗粒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将穿过血脑屏障进入颅内转移性沉积物中。如果成功的话,这将开启使用单核细胞/巨噬细胞递送用于治疗恶性颅内病变的纳米药物以及纳米制剂。
《专家意见-药物输送》(Expert Opin Drug Deliv.)论文(Batrakova et al., 2011):细胞介导的药物递送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062753/
这是一篇有关使用免疫细胞将药物输送到通常受到保护的组织和器官(如大脑)的综述文件。
引文:
本文回顾了载有药物的免疫细胞如何穿越血脑或血液肿瘤屏障,以促进对传染病、伤害、癌症或炎性疾病的治疗。
免疫细胞和干细胞具有内在的归巢特性,使其能够迁移到损伤、炎症和肿瘤部位。此外,它们可以充当“特洛伊木马”,携带隐藏的药品,同时穿越不可渗透的屏障(例如,血脑屏障或血液肿瘤屏障)迁移到疾病部位。
免疫细胞(包括单核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它们可以穿过不可渗透的屏障迁移,并在感染或组织损伤的部位释放药物。
《PLoS One》论文(Tong et al, 2016):单核细胞的运输,植入和纳米粒子和外源基因传递到急性发炎的脑组织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846033
这项研究特别有意义,因为它表明脂多糖(LPS)的免疫激活模拟了巨噬细胞向大脑的运动,并且巨噬细胞可用于将纳米颗粒转运到大脑。
引文:
这项研究旨在,在颅内注射大肠杆菌脂多糖诱导的急性神经炎症小鼠模型中的非侵入性静脉(IV)细胞过继转移后,通过评估单核细胞和MDM的归巢效率、植入潜力以及将纳米级颗粒和外源基因转运到大脑的转运能力,来全面建立使用单核细胞和MDM的优化的基于细胞的转运系统。
在许多神经系统疾病中,循环中的单核细胞被募集到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患病部位还是很明显的[6,14-17]。因此,使用单核细胞和MDM进行精确的治疗仍然具有对抗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帕金森氏和阿尔茨海默氏病,多发性硬化症以及与HIV-相关的神经认知障碍[3,5-7])的广阔前景。
《纳米医学》(Nanomedicine (Lond).)论文(Brynskikh et al., 2010):帕金森病小鼠模型中的治疗性纳米酶的巨噬细胞递送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880389/
本文证明巨噬细胞可用于将药物治疗帕金森病。
引文:
我们建议利用这些细胞作为治疗制剂的载体,因为它们能够有效地吞噬颗粒,穿透血脑屏障(BBB)并到达神经病理学部位。
《肿瘤标靶》(Oncotarget)论文(Pang et al., 2016):利用巨噬细胞作为靶向载体引导纳米颗粒进入神经胶质瘤。肿瘤标靶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095060/
引文:
与其他炎症反应一样,脑部炎症的特征还在于白细胞通过细胞渗透和趋化作用广泛渗入脑组织[12-14]。Brynskikh et al.的研究利用巨噬细胞作为药物载体,以改善在帕金森氏病的小鼠模型中的输送氧化还原酶的进入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神经保护作用。载有纳米酶的巨噬细胞的治疗功效通过小胶质细胞减少和酪氨酸羟化酶表达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增加两倍而得到证实[15]。
非常清楚,科学界已经证明并接受巨噬细胞可以将颗粒运输到大脑中,并且炎症刺激了这样的运输。
科学事实已经证明
每一步已经得到证明:巨噬细胞(MF)吃掉铝佐剂纳米颗粒,MF穿过血脑屏障(BBB),MF将纳米颗粒转运到大脑中。
所有这些步骤通过实验已进行了多次验证。而且已在小鼠中用铝佐剂纳米颗粒(AAN)证明了整个过程。肌肉注射的AAN通过质子诱导X射线发射(PIXE)在大脑中“拍摄”了图像。
此外,与疫苗相关的铝佐剂剂量使大脑中的铝含量增加了50倍。这些事实与(疫苗倡导者首选的)简单和错误的信念相矛盾:他们宣称“铝佐剂纳米颗粒(AAN)毒性取决于血液中溶解的铝离子的浓度”。
实际的事实远比这复杂和令人担忧:铝佐剂的毒性取决于巨噬细胞对铝佐剂纳米颗粒的转运。
由于铝是一种有效的神经毒素,并且会强烈刺激伤害大脑的炎症,因此将铝佐剂转运到大脑中是疫苗安全性的重要问题。毕竟,铝佐剂是专门设计用来刺激炎症。炎症则是使其有效用作佐剂的原因。脑部炎症则会导致自闭症。
铝佐剂在体内的运输很复杂
一份重要的新论文(Crepeaux et al.,2017)更全面地描述了铝佐剂在体内的运动。它报告了反向的剂量-毒性关系(低剂量比高剂量有害!),因为高剂量降低了转运。该项论文描述的出色研究成果令人着迷。在这里阅读:
《毒理学》(Toxicology)论文(Crépeaux G et al., 2017):氢氧化铝佐剂颗粒的非线性剂量反应:选择性低剂量神经毒性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7908630
对小鼠铝佐剂注射的一项新研究表明,铝佐剂运输的问题更加复杂。如预料的那样,它表明铝佐剂的转运取决于MCP-1;而产生更多MCP-1(由于遗传)的小鼠遭受更大量铝佐剂纳米颗粒(AAN)转运到大脑。
令人惊讶的是,它还显示:
1)运输取决于注射位置。皮下注射(即皮肤下面注射)对于向脑部运输是必需的,至少对于所用的剂量而言。肌肉注射不会产生向脑部的运输。这可能是由于与肌肉相比,皮肤中存在更多流动的白细胞(树突状细胞)。
2)向脑部运输反过来取决于剂量。200mcg / kg的剂量会导致向脑部运输(显示行为改变),而400mcg / kg的剂量没有导致向脑部运输(并且没有显示行为变化)。这可能是由于高剂量损害了巨噬细胞的活动性。例如,注射部位较高的局部炎症可能会导致巨噬细胞活动性降低。
注射位置和剂量之间也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对于不同的组织,引起转运的剂量范围可能不同。
这些现象可以解释为什么由Shaw Laboratory实验室进行的先前的铝佐剂注射实验(以100、300和550mcg / kg分剂量使用)显示出如此强烈的不利影响。尽管铝佐剂是有害的,但在人类婴儿中,有害作用的发生率可能低于先前在小鼠实验中观察到的情况。这一直是疫苗倡导者的批评。特别是,疫苗倡导者断言,Shaw Laboratory实验室的结果非常严重,因此肯定是错误的。这项新的研究(Crépeaux G et al., 2017)可以解释人类婴儿中的不良反应发生频率为什么要比Shaw Laboratory实验室所观察到的少。
(Crépeaux G et al., 2017)作者指出:
在以前发表的研究中,以100和300μgAl / kg的剂量向CD1小鼠皮下注射(sc)(在脖子后面)Alhydrogel?后,观察到运动和行为障碍[17,41]。通过莫林(Morin)染色评估,这些影响与中枢神经系统(脊髓)中的铝沉积有关。为了审查这样的暴露途径是否代表铝毒性中的重要因素,该项研究进行了嵌套研究,表明铝颗粒皮下sc(而非im)200 μg剂量(而不是400μgAl / kg剂量)注射后的第45天(D45)穿透大脑。
与肌肉注射相比,皮肤中注射具有高迁移特性的树突状细胞密度更高,可以解释注射后向脑移位的比率更高。半剂量导致向大脑移位的事实(在较高剂量下未观察到)使人联想到以前对环境毒素(包括颗粒化合物)观察到的非单调剂量/响应曲线[67]。
在另一项研究中,我们类似地在200μgAl / kg剂量时观察到神经行为变化,而在400μgAl / kg剂量时没有观察到(Crepeaux et al., 准备中的投稿)。这种观察的确切意义尚不清楚,但是人们可以猜测巨大数量铝注射入组织可能阻止关键性的巨噬细胞功能,例如对于传染性颗粒以前所报告过的颗粒的迁移和异种/自噬处置功能[37]。
【注:sc =皮下(注射);im=肌内(注射)。】
尽管这项研究确实显示出铝佐剂的不良反应比早期实验所观察到的少,但是这仍然确认了Shaw Laboratory实验室的结果。这项研究进一步证明,人类婴儿从疫苗中获得的使用铝佐剂的剂量会导致脑部损害。
显然,关于铝佐剂的危害还有更多的知识要学习。铝佐剂的风险取决于遗传学,还以复杂方式取决于剂量,以及接受注射处的组织。
铝佐剂颗粒的生物持久性
这项研究的另一个关键发现是铝佐剂颗粒具有极强的生物持久性。注射后直至270天,在远处的器官和组织中,包括脑,脾和淋巴结中,都观察到了这些颗粒。这证实了先前实验发现铝佐剂颗粒具有很高生物持久性的结果。铝佐剂纳米粒子溶解非常缓慢,并在体内广泛传播。
 
(Crépeaux G et al., 2017)作者指出:
本研究证实明铝具有极强的生物持久性[29,37],并且在注射器官和肌肉器官(包括dLN和脾脏)中都可以观察到铝的生物持久性。关于铝的强免疫刺激作用及其辅助活性不需要的贮库形成[36],铝在淋巴样细胞中的长期生物持久性显然是不可取的,并且对铝佐剂疫苗长期安全性的确切水平构成疑问[37]。
   【注:dLNs =引流淋巴结;铝(alum)=铝佐剂。】
《无机生物化学杂志》(J. Inorganic Biochem.)论文(Guillemette Crépeaux et al., 2015):肌内注射后CD1小鼠中铝基佐剂的高度延迟全身移位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2013415300313 
进一步阅读:请参阅Romain Gherardi博士:
《神经科学前沿》(Front. Neurol.)论文(R K Gherardi et al., 2015):疫苗铝佐剂的生物持久性和向脑的易位性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3184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
AAN:铝佐剂纳米颗粒。用于大多数疫苗。
BBB:血脑屏障。在(经口摄入)正常情况下保护大脑免受铝污染。
MF:巨噬细胞(与单核细胞相同)。一种白细胞。可以穿越BBB。
CNS:中枢神经系统(大脑+脊髓)。
CCL2 / MCP-1:巨噬细胞趋化蛋白。吸引巨噬细胞(MF)的免疫系统信号物质。造成巨噬细胞(MFs)将铝运输到大脑和身体周围。
在生理条件下,某些溶解的铝将不是Al3 +形式,而是AlOH4-。为便于讨论,这是无关紧要的,我们也将使用Al3 +,即使这不完全真实。但是AlOH4-可以说在中心含有Al3 +。
单核细胞(Monocytes)和巨噬细胞(MF)基本上是同一件事。《自然》杂志网站(nature.com)称:“巨噬细胞(及其前体,单核细胞)是免疫系统的‘大食者’。这些细胞存在于人体的每个组织中,尽管它们的形态各不相同,例如小胶质细胞(大脑),库普弗(Kupffer)细胞(肝脏)和破骨细胞(osteoclasts)(骨骼),它们吞噬凋亡细胞和病原体并产生免疫效应分子。组织损伤或感染后,单核细胞会被迅速募集到组织中,并在其中分化为组织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是非常可塑性的,并且可以根据它们收到的环境提示改变其功能表型。通过它们清除病原体并指导其他免疫细胞的能力,这些细胞在保护宿主方面起着核心作用,但也有助于炎症和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理。”

 

【参考文献】

Slow CCL2-dependent translocation of biopersistent particles from muscle to brain

生物持久性颗粒从肌肉向大脑的CCL2依赖性缓慢转运

Khan Z, Combadière C, Authier FJ, Itier V, Lux F, Exley C, Mahrouf-Yorgov M, Decrouy X, Moretto P, Tillement O, Gherardi RK, Cadusseau J. BMC medicine 2013 Apr 4;11:99.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616851/

Delivery of nanoparticles to brain metastases of breast cancer using a cellular Trojan horse

使用细胞型特洛伊木马将纳米颗粒递送至乳腺癌患者脑的转移

Choi, Mi-Ran. Bardhan, Rizia. Stanton-Maxey, Katie J. Badve, Sunil. Nakshatri, Harikrishna. Stantz, Keith M. Cao, Ning. Halas, Naomi J. Clare, Susan E. Cancer nanotechnology 2012; 3(1-6):47-54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505533/

Macrophagic myofasciitis lesions assess long-term persistence of vaccine-derived aluminum hydroxide in muscle

用巨噬性肌筋膜炎病变评估疫苗中氢氧化铝的长期持久性

Gherardi, R K. Coquet, M. Cherin, P. Belec, L. Moretto, P. Dreyfus, P A. Pellissier, J F. Chariot, P. Authier, F J. Brain : a journal of neurology 2001; 124(Pt 9):1821-31

https://academic.oup.com/brain/article/124/9/1821/303280

Unequivocal identification of intracellular aluminium adjuvant in a monocytic THP-1 cell line

单核细胞THP-1细胞系中细胞内铝佐剂的明确鉴定

Mold, Matthew. Eriksson, H?kan. Siesj?, Peter. Darabi, Anna. Shardlow, Emma. Exley, Christopher. Scientific reports 2014; 4():6287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155332/

Neuroglial Activation and Neuroinflammation in the Brain of Patients with Autism

自闭症患者大脑中的神经胶质激活和神经炎症

Vargas, Diana L. Nascimbene, Caterina. Krishnan, Chitra. Zimmerman, Andrew W. Pardo, Carlos A. Annals of neurology 2005; 57(1):67-81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5546155

In vivo absorption of aluminium-containing vaccine adjuvants using 26Al

使用26Al的铝疫苗佐剂体内吸收实验

Flarend, R E. Hem, S L. White, J L. Elmore, D. Suckow, M A. Rudy, A C. Dandashli, E A. Vaccine . 1997; 15(12-13):1314-8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264410X97000418

Biopersistence and brain translocation of aluminum adjuvants of vaccines

疫苗铝佐剂的生物持久性和向脑的易位性

Gherardi, Romain Kroum. Eidi, Housam. Crépeaux, Guillemette. Authier, Fran?ois Jerome. Cadusseau, Josette. Frontiers in neurology 2015; 6():4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318414/

Effect of Routine Vaccination on Aluminum and Essential Element Levels in Preterm Infants

常规疫苗接种对早产儿体内铝和必需元素水平的影响

Movsas, Tammy Z. Paneth, Nigel. Rumbeiha, Wilson. Zyskowski, Justin. Gewolb, Ira H. JAMA pediatrics 2013; 167(9):870-2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pediatrics/fullarticle/1712578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慧康网 » 疫苗安全20191225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